返回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王朝建立,世界格局的改变【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在朱瀚的带领下已经从山东渡海而来。

    大明的东路北伐军分为左右两支。

    朱瀚率领的这一支属于左路,主要是从辽南出发,向北进攻复州和东京府一带。

    另外一支右路,则是有毛贵、郭子兴率领从高丽向北进攻白山胡里改。

    随着一条条的战舰驶入了辽南海湾,朱瀚率领的五万大军也开始在辽南登陆。

    “末将胡大海,恭迎英王殿下。”胡大海躬身道。

    此时站在船首的朱瀚听到声音看到了胡大海,“好!胡都司辛苦了。”

    “臣不敢。”胡大海急忙答应着。

    胡大海在辽南这里经营了半年多的时间,已经算是初具规模。

    朱瀚下船之后在辽南都司内外视察了一番,觉得还算是满意。

    “不错,胡将军在辽南这里做得很好,我们现在即将要进军辽北,辽南这里已经可以成为我们的后方基地了。”朱瀚夸赞他道。

    “末将愧不敢当,全赖陛下和英王殿下,臣才能在此建功立业。”胡大海赶紧回话道。

    胡大海在辽南这边的确是立了不少功劳。

    辽南这里修筑了许多的堡垒,而且还戍边屯田,让辽南都司的数千士兵能够自给自足。

    这次朱瀚亲率数万大军,以胡大海麾下的数千辽南都司士兵为先锋军,浩浩荡荡直扑元朝的东京辽阳府。

    驻守在辽阳府的阿鲁帖木儿听到朱瀚率领明军来进攻的消息,立刻就陷入惊慌当中。

    因为此时在辽阳府的蒙古人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兵马了,在不久之前,王保保下令所有的蒙古人迁向北方的草原,几乎把能够搬走的人和物全给搬走。

    而辽阳府这里的蒙古人,如今只有不过区区五千多。

    五千多人,根本无法抵挡十倍的明军兵力。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在辽阳一带搜刮得大批金银财宝和粮草辎重还囤积在辽阳府内。

    这些没有来得及运走的金银财宝和粮草辎重,才是阿鲁帖木儿最为关心的事情。

    所以,当朱瀚率领明军杀来的时候,整个辽阳城里的蒙古人是惊慌不已。

    四散逃离,根本没有办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阿鲁帖木儿望着满城的金银财宝,心中是后悔不已,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搬走这些。

    不禁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明军,阿鲁帖木儿就算想要凭借辽阳城抵抗,也已经是找不到多少兵马。

    无奈之下,阿鲁帖木儿只能率领手下带走了一批金银财宝。

    然后在临走的时候放火焚烧辽阳的府库粮仓,想要不给明军留下一粒粮食。

    阿鲁帖木儿确定不中一路狂奔,把身后的明军甩得远远的。

    不过在辽阳城内,还有许多人不愿意跟蒙古人去往草原的。

    他们立刻发动起来,扑灭了熊熊大火,然后开城门迎接明军的到来。

    朱瀚率领着大军一鼓作气,就占领了辽阳。

    在攻占了辽阳之后,朱瀚立刻派出明军在周围的各个小县城接收当地的权力。

    辽东这个地方,自从唐朝末年割据独立以来,就再也没有汉人政权能够涉足到这里,要是论历史的话,辽东其实比幽云十六州还要惨痛。

    唐朝的时候辽东还属于卢龙节度使的管辖范围,等到契丹人崛起,当地的渤海人投靠了契丹,后来又等到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国的时候,辽东这里的本土汉人已经完全被女真化了,他们不再像祖先一样以炎黄子孙自居,而是以女真人的身份向中原一代迁居移民。

    后来蒙古人进攻辽东的时候,又是对当地的女真人展开了新的一轮屠杀和征服。

    如今明军进攻辽东,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汉人在辽东生存。

    所以必须派出手下的军队和官吏,在辽东各个县城迅速恢复对基层权力的掌控,把那些文明开化程度较高的人,尽快恢复他们的汉人身份认同,毕竟仅仅依靠数万明军是很难在辽东这里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秩序。

    “现在不论是辽东还是中原,人口都是严重缺乏,我们要想永远守住辽东,可不仅仅是赶跑了蒙古人就算完事了,必须要把那些蛮夷给赶出去,只留下来听话的,那就是大明王朝的汉人子民,至于那些不想当汉人的,则让他们滚回深山老林去当野人!”

    对于那些不肯合作的辽东本地人,朱瀚并不吝啬自己的残酷手段。

    跟随朱瀚前来辽东的刘伯温,对于朱瀚的这个策略也是深表赞同。

    “殿下言之有理,如今辽东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人口,谁要是能够听从大明教化,那下官就派人给他们接济粮草衣物,谁若是敢忤逆朝廷的意思,那下官也会毫不吝啬对他们施以雷霆手段!”刘伯温在旁边缓缓的说道。

    在蒙古人打算北迁草原的时候,就已经在辽东境内大肆搜刮掠夺。

    那些不肯跟随蒙古人北迁草原的辽东人,要么被杀,要么被驱赶,最最好的结局也是被抢掠一空,所以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王朝建立,世界格局的改变【求月票】(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